信“心”心理问答|摆脱“减肥-放弃”死循环,找回生活的掌控感
2025年05月23日阅读数量70495
(原标题:信“心”心理问答|摆脱“减肥-放弃”死循环,找回生活的掌控感)
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
读者来信:
我是一名32岁的职场女性,近五年来反复陷入“减肥-暴食”的恶性循环。每次下定决心节食,体重刚下降就因工作压力失控暴食,接着又陷入更严苛的节食……最近体检显示我的代谢指标异常,医生警告我必须停止这种模式。
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
我工作前还算比较苗条的,后来工作经常需要加班到晚上八九点,工作结束时忍不住会“奖励”自己炸鸡、奶茶,但一吃就停不下来,甚至吃到胃痛。事后又用催吐或高强度运动弥补,但第二天又重复。
每次暴食后,我会对着镜子骂自己“意志力薄弱”,但越自责越想吃。手机里存着大量减肥食谱,却连完整看完的耐心都没有。
有没有心理学的建议可以帮助我健康减肥,把体重降下来。
――胖妞贝贝
回复如下:
今天,我刚好在重温前段时间很火的电影《热辣滚烫》,你所陷入的“减肥―暴食”循环,让我想起了电影里杜乐莹曾经的状态。
我们先来简单回顾一下这部电影。杜乐莹是一名30多岁的“啃老族”,大学毕业后因无法适应职场与社会规则,宅家十年,体重达200斤,生活颓废。她长期遭受亲情的道德绑架、友情的背叛以及社会的冷遇,最终陷入绝望,甚至尝试自杀。在跳楼未遂后,她决心改变人生。通过拳击训练,她减重80斤,并接受高强度训练,最终以业余选手身份站上职业拳击赛场。尽管在决赛中被专业对手击败,但她坚持到最后一刻,宣告“我已经赢了”,完成了从讨好型人格到独立自信的蜕变。
电影里,杜乐莹用食物来填补内心的空虚,又在自责中陷入更深的痛苦。其实,真正困住她的不是体重秤上的数字,而是“我必须让所有人满意”的执念。这种“讨好型人格”,才是问题的根源。《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》里有句话令人印象深刻:“所有的痛苦都源于未被满足的需求。”当大脑被KPI和加班占据时,身体只能通过最原始的感官刺激,比如甜腻的奶油、酥脆的炸鸡,来补偿被透支的情绪账户。那些吃到胃痛仍停不下来的瞬间,或许是你的潜意识在发声:“我也需要被温柔对待,而不仅仅是高效运转的职场工具人。”
我曾和一位来访者聊起过类似的话题,他说:“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被遥控器控制的机器,别人一按按钮,我就得做出反应。”这种感觉,是不是和你很像?我们总是试图满足别人的期望,工作的要求,却唯独忽略了自己内心真正的需求。而这种长期的压抑和忽视,最终会通过暴食等方式爆发出来。就像你,加班后用炸鸡和奶茶“奖励”自己,其实是在用食物来缓解压力,而不是真的饿了。
神经科学研究表明,压力会刺激大脑分泌皮质醇,这种激素会让人对高糖高脂食物产生强烈的渴望。所以,当你加班后忍不住吃炸鸡时,你并不是真的馋,而是身体在告诉你,它累了,需要休息。电影里,杜乐莹说“想赢一次”。这里的“赢”,不是赢过别人,而是赢回对自己身体的主权。就像杜乐莹在拳击中找到的,那种“我能控制什么”的感觉。你也可以试试以下这些方法,看看能否找回一些对自己的“掌控感”:
一、把“减肥”换成“探索”:杜乐莹练拳击不是为了打败对手,而是为了找回自己。你可以每周选一天,用不惯用的那只手吃饭,感受食物从“解压工具”变成“身体燃料”。或者把“不能吃蛋糕”的禁令,改成“每天可以给味蕾一次狂欢”,比如周日下午三点,给自己一个小小的奖励,但要控制好量。
二、创造“非体重成就系统”:电影里杜乐莹的蜕变不是体重数字的变化,而是她开始享受拳击时“汗水砸在地板上的声音”。你可以在手机备忘录里建一个“重生清单”,记录三种让你眼睛发亮的体验,比如第一次一个人开始City walk,或者穿越几个街区去寻觅一杯心仪已久的咖啡。这些小小的成就,会让你感受到生活的美好,而不仅仅是体重的变化。
三、和想吃的欲望建立起新的关系:下次当你想吃炸鸡时,先打开《热辣滚烫》的片尾曲,跟着节奏做10个深蹲。你会发现,身体比大脑更懂“奖赏机制”。就像杜乐莹最后说的:“好疼,但还想打。”这种“痛并快乐着”的状态,才是自我重建的开始。
四、找到属于自己的“拳击”:杜乐莹通过拳击找到了释放压力和表达自我的方式,这种方式让她能够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。你可以尝试找到一种自己喜欢的运动或活动,比如瑜伽、跑步、跳舞等。这些活动不仅能帮助你减肥,还能让你在过程中找到乐趣和放松。当你找到这种属于自己的方式时,你会发现,减肥不再是痛苦的煎熬。
五、学会自我接纳和自我鼓励:杜乐莹在电影中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和挫折,但她没有放弃。她学会了接纳自己的不完美,并且不断地鼓励自己继续前进。你也可以试试,每天早晨对镜子说:“今天允许自己像杜乐莹一样笨拙地活着。”不要因为一次的暴食就否定自己,而是要学会接纳自己的不完美,给自己一些积极的鼓励。记住,每个人都有不完美的地方,重要的是我们如何看待自己,如何对待自己。
六、减肥是为了更好的生活,而不是生活的全部:杜乐莹在电影中最终明白,减肥只是生活的一部分,而不是生活的全部。她开始享受生活中的其他美好事物,比如和朋友的聚会、和家人的相处等。你也可以试试,把减肥融入到生活中,而不是让它成为生活的负担。当你把减肥当作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,而不是一种惩罚时,你会发现减肥其实可以是一件轻松、愉快的事情。
最后,我想送你电影里最炽热的台词:“想赢一次。”不是赢过别人,而是赢回对自己身体的主权。
最后,如果自我调节一段时间后没有改善,也建议你找身边专业的心理工作者,帮助自己进行身心的调整,更快恢复到健康快乐的身心状态。
Tags: